首页 >>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 高州:耕地化零为整 小农户接轨大农业
详细内容

高州:耕地化零为整 小农户接轨大农业

应用无人机技术,对农田进行病虫防治作业。

  水阀开启,田间水肥一体化管道开始滴灌;遥控手柄,无人机起飞对害虫进行灭杀;机器上场,一片稻田很快就完成收割……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正深刻改变着高州市农业发展面貌。

  变化的发生,得益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重要抓手,我们实现了大部分撂荒、分散、零星田地的整合和田地连片机械运作,有力促进村集体、村民、托管服务主体三方共赢。”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

  截至目前,高州全市有专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专业户等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36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专业服务公司和服务型农民合作社数量超过服务主体总数额1/3。2021年,高州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11万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9.5万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500户。

  推动土地流转

  闲散农田实现规模化经营

  暮冬时节,走进高州广袤的田野,地里四季豆、尖椒、玉米长势喜人,绿意盎然,令人仿佛置身于春天。

  荷花镇潘龙村村民陈叔种了半辈子地,现在却很少出现在田间地头。“我一个人种地,辛苦不说,除去所有开支,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流转给别人发展产业,不仅有了租金还有了别的工作机会。”陈叔说。

  潘龙村与高州市龙富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共促模式,向农民租赁土地建立了辣椒、水稻种植基地约100亩,年产值达到20多万元,累计提供180多个就业机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零星的“小块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大片田”。

  这是高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作为农业大县,高州曾凭借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名扬全国,被誉为“广东省山区综合开发的一面旗帜”。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小农户众多、田块零散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破解分散的小农户土地经营细碎化、生产效率和效益低等现实难题?围绕促进农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近两年,高州探索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之路。

  高州率先从土地这一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入手,推行土地预流转到村集体。目前,高州出台《高州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高州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奖代补方案》,统筹省级涉农资金对符合奖补条件的土地流入方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奖补。按照“土地预流转+网上竞投”办法,将土地预流转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随后在高州市农村集体资产网上交易平台对外进行公开竞价交易流转。

  数据显示,高州全市承包土地面积75.24万亩,已累计流转31.45万亩,占比41.8%,有效将零星碎片的“小块田”转变成集中连片的“大块田”。

  去年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高州大地全面铺开,实现田地连片机械运作,促进村集体、村民、托管服务主体三方共赢。目前,该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1.06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4.63%,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55.03%。

  四种服务模式

  满足多样化生产服务需求

  推动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广大小农户提供灵活多样的社会化服务。

  “为推动小农户生产现代化,高州立足不同主体、不同环节的生产需要,注重引导服务组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体系,已经发展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化服务。”高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龙国源介绍。

  高州市迪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位于石鼓镇汶水教村,109户成员根据职能不同,分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小组、农机作业服务小组、农资服务小组、农产品购销小组,为种植水稻、玉米、辣椒、番薯的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服务。

  “联合社可以‘一站式’提供肥料统配统施、灌溉排水、疫病防疫和统治、机播机种机收等服务。”迪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荣迪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荣迪说。

  以荣迪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去年合作社自种土地700亩,提供全托管服务的土地2000亩,还有机播机种机收等机械化环节服务超2万亩,实现多头营收。

  村集体也在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石仔岭街道镇大岭村党组织积极推动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试行将分散土地预流转至合作社,或由合作社组织生产经营,或统一对接给企业使用,累计流转土地1200多亩。

  在实践中,高州因地制宜形成了四种服务模式,有效满足多样化生产服务需求。一是村集体托管。由村集体统一进行土地整治和耕种经营,实现土地规模化种植,接受农业服务组织提供的托管服务,村民享受保底分红。二是规模化经营。支持服务组织通过承包、租赁、互换、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保姆式”托管。在粮食作物连片集中、规模较大的平原地区,开展土地经营全程托管。四是“菜单式”作业。在丘陵、山区重点推广半托管服务,实行“菜单式”“套餐式”服务。农户自愿“点单”选择并签订协议后,两方合理分配服务和生产收益。

  全链条覆盖

  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

  高州物产丰富,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迈入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农业产业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增加,尤以荔枝、龙眼等水果产业表现明显。

  瞄准荔枝、龙眼,高州市子文合作社近年推出相应的托管服务,做出了口碑。“经我们团队打理的果园,去年都增产30%以上。”子文合作社负责人李子文是荔枝龙眼种植的“土专家”,已经发展了200人的团队,为过百户果农提供服务,托管面积达数万亩。

  去年荔枝龙眼采摘期过后,李子文团队就扎进了高州大大小小的果园,提供矮化复壮、药物疏花等托管服务。“现阶段荔枝龙眼都到了关键的花期,人为干预及时控穗疏花可提高坐果率。”李子文说。

  高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不仅仅体现在生产方面,更是渗透到了产前、产后等各个环节。

  在高州市庆宗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创设的水稻育苗基地,育秧机、秧泥已提前储存摆放,为新一轮生产做准备。“比起传统的手工作业,自动化水稻育秧机不仅节省人力成本,保证育苗质量,还能提高水稻产量。”该合作社负责人冯宗庆介绍,今年新春过后将会启动新一年育苗工作,目前已收到300亩面积水稻订单。

  除了产前服务,庆宗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还为当地农户提供代耕、代割、碾米等一系列作业服务。

  近些年,高州在重点做好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关键薄弱环节服务的基础上,引导服务组织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探索在经济作物、畜禽养殖等领域拓展服务的模式和方法。

  特别是将绿色种养与农业机械相结合,高州已形成“4+5+3+5”服务内容,即种收环节有良种推广、育秧(苗)、机耕机插机收、烘干收储;田间管理环节有农资供应、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化肥减施增效、农药安全使用、病虫害统防统治;培训环节有种养技术培训、农机操作培训、农机使用维修;产后环节有粪污利用、秸秆利用、农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市场销售。

  实现“三增三减”

  打造社会化托管体系

  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高州正孕育新的丰收图景。

  把废弃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离田回收,再进行饲料化加工利用,可为肉(奶)牛等养殖企业提供优质的饲料来源,实现秸秆“过腹还田”。不仅解决农户后顾之忧,还增加当地畜禽养殖业和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物发酵、低温干燥等多种处理工艺,对回收的稻草、玉米秸秆等进行加工,生产秸秆生物饲料,解决了废弃物的处理难题,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广东浩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邓洪芳介绍,公司目前日加工秸秆能力达100吨,年加工秸秆可达3.3万吨。通过秸秆“过腹还田”,每亩地可以节约肥料成本100元。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水稻、玉米、大豆、番薯、花生等农产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超过92%,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正走深走实。

  依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高州农业实现“三增三减”,即作物产量、群众收入、生态效益增加,劳力投入、生产成本、面源污染减少。据了解,通过全程托管服务,水稻亩产480公斤以上,农户每亩地所需的农药、植保人工费用由90元/亩降到60元/亩。

  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高州农业产业集群效应凸显,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高州市农业农村局还获评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记者从高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2年,高州将继续建立完善全市托管体系,建设一个市级社会化服务中心,每个镇街建设一个分中心,每个村委会配备一个社会化服务托管员,通过三级联动,打造高州社会化托管体系,推动社会化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668-6336388
0668-6331371
13437561545
- 销售经理
添加微信,获取更多优惠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