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浩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茂名市五一劳动综合实践基地
新闻动态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秸秆综合利用观摩会现场。黄巧义摄 稻熟时节,南粤大地又迎来了丰收季。如今在广东稻田里,受青睐的不仅仅是饱满的稻米,稻谷收割后的秸秆,也成了市场的宠儿。 广东省温光条件充足,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复种指数较高,秸秆资源量大,如何妥当处理这些秸秆,让其物尽其用、发挥最大效益,考验着广东三农人的智慧。 近年来,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广东在禁烧之余,大力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付之一炬不再是秸秆的最终归宿,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秸秆的多元化应用,不仅解决了擅自焚烧屡禁不止的难题,也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来,高州多措并举、多项发力,推行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高州率先打造碳中和新乡村,除了发掘农房屋顶空间的价值——试点以农房改造型光伏阳光亭作为先导,以沿线示范段为重心推动建设实施;更大力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拓宽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拓宽秸秆资源化
打田机在农田里作业。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走进高州市石鼓镇沙坡村,播种基地里,机械播种机流水线作业依次完成培土、播种、浇水全流程,一盆盆播种好的秧盘随着传送带送到工人手上;育秧棚里一盆盆紧密摆放的秧盆已经长出一株株茁壮的嫩芽,挂着露珠,迎风摇曳;稻田里数台打田机隆隆作响,来回奔忙松土壤…… 高效运转的农机、勤劳的农人构成一幅最美春耕图,这是当地春耕一线的生动剪影。 高州思路是以全面实施广东“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全省农业第一县来说,没有农业生产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茂名网讯6月29日,高州市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在石鼓镇金墩工业园建成。项目通过回收农民废弃秸秆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生产秸秆生物饲料,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图为浩田公司工人正在处理玉米秸秆。岑稳 摄该项目由广东浩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建立了产学研示范基地。该项目利用当地的稻草、玉米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通过生物发酵、低温干燥等多种处理工艺进行畜禽饲料生产,可解决各种废弃物的处理难题,达到“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方怡晖 高州市通过建立农民信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更多的农民选择接受农业社会化服务,将撂荒的田地重新盘活。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更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质量。 高州市处于广东与广西六县市的要冲地带,交通四通八达。与此同时,由于独特的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带导致雨热同期,高州又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交错,这让高州市的农作物生产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除了传统水稻种植之外,更有荔枝、龙眼、香蕉、蔬菜、玉米等作物种植,所以高州市自古以来就是广东省重要的产粮
应用无人机技术,对农田进行病虫防治作业。 水阀开启,田间水肥一体化管道开始滴灌;遥控手柄,无人机起飞对害虫进行灭杀;机器上场,一片稻田很快就完成收割……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正深刻改变着高州市农业发展面貌。 变化的发生,得益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重要抓手,我们实现了大部分撂荒、分散、零星田地的整合和田地连片机械运作,有力促进村集体、村民、托管服务主体三方共赢。”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 截至目前,高州全市有专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023年6月12日,高州市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丝苗米加工厂在石鼓镇投产。剪彩仪式丝苗米产业作为高州市优势主导产业,是该市联结农户最大的产业,丝苗米产业园作为省级重点项目,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茂名市、高州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寄予厚望。该生产加工基地是高州市丝苗米产业园项目中的重要一环,建成投产标志着该市丝苗米产业全链条的进一步完善,将大大有利于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石鼓镇乃至高州市的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高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龙国源讲话石鼓镇常委副书记、镇长韩
经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大量撂荒土地得以激活。吴迪 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团队掌握了关键种植技术,助力农户实现小能耗大产出。受访者供图在高州市宝光街道程村,一片撂荒了多年的土地上,20多名农民、几辆现代化农机正在忙碌着。农民负责把秧苗整理好放进插秧机的指定位置,剩下田里的活儿就由机械来完成。随着插秧机的前行,田垄上一行行翠绿的秧苗植入水田中。看着如今生机勃发、一片繁忙的景象,谁能想到一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无人料理的荒地。耕作条件差的撂荒地变身肥沃良田,这主要得益于高州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以及有
蔬菜渴了,水阀开启,田地上的水肥一体化管道开始滴灌;害虫多了,遥控手柄,无人机马上飞到田头精准灭杀;水稻丰收了,收割机上阵,一台机器顶过去几十人的手工劳作量……这种由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的智慧农业,在粤西高州市正遍地开花,深刻改变着当地农业面貌。 变化的发生,得益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重要抓手,我们实现了大部分撂荒、分散、零星田地的整合和田地连片机械运作,有力促进村集体、村民、托管服务主体三方共赢。”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 截至目前,高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麦婉华 粮食安全,国之根本,民之命脉。作为广东产粮大市,高州水稻生产数量多、质量佳。如今,高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90万亩,年产量40万吨以上。一方面,该市利用机械化耕种保障粮食生产;另一方面,高州努力让耕地“化零为整”,让小农户可以接轨大农业。 晚冬初春的季节,记者漫步在高州市石鼓镇沙坡村的田野小路之上,只见田地一片郁郁葱葱。玉米、番薯、萝卜、四季豆等种满了田间。“这是因为在水稻种了两季之后还有时间,所以我们就进行冬种了。而等这些蔬果成熟收获,也
天猫旗舰店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muban -化妆品网站模板.